自从OpenAI打开生成式AI的潘多拉魔盒,人工智能便化身一把重塑各行业格局的密钥。尤其在个人健康管理领域,AI问诊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应对感冒、慢病随访等健康需求的得力助手。
7月26日至28日,OPPO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行业首个AI健康档案及OPPO AI 健康管家。
“这套方案基于手机和移动穿戴设备,依托于智能设备的精准监测能力以及AI大模型的深度运算,最终形成完整的智能服务闭环。在此基础上,用户能享受到医疗报告智能解读、健康档案自动管理、症状自查与专业健康问答等核心服务。”OPPO副总裁、健康实验室负责人曾子敬说。
手机厂商切入“AI+健康”赛道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与第三方合作,如 vivo 通过 OriginOS 5.0 接入支付宝 AI健康管家,用户可借助蓝心小V获取“报告解读”等健康服务;二是类似OPPO依托自建实验室、自研算法和智能设备形成服务闭环,提供多种运动健康服务。
OPPOAI 健康管家的发布,撕开了其深度布局运动健康领域的一道口子。自2021年公布健康战略以来,坚持自研感知算法的OPPO逐步构建起“硬件打底、算法驱动、生态联动”的运动健康生态体系。
健康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数据监测和采集,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AI健康管家提供建议和服务的质量。
作为用户日常使用最频繁的设备,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能持续采集大量健康数据,为用户建立完善、全面的个人健康数据库。
但在实际操作中,数据监测和采集易受设备传感器精度差异及个人使用习惯的影响。为解决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及数据不完整等问题,OPPO投入上亿元,汇聚行业顶尖人才,在滨海湾园区建立健康实验室,全面自研健康感知算法。
2021年2月,受OPPO创始人陈明永和首席产品官刘作虎的邀请,原苹果Apple Watch核心科研成员曾子敬博士加入OPPO,担任公司副总裁及健康实验室负责人。曾子敬在健康领域拥有18年的研究经验,曾在苹果负责Apple Watch传感器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并管理健康和健身产品的研发及工程团队。
曾子敬的到来吸引了大量人才汇聚,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早稻田大学、凯斯西储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研发团队背景复合,有来自运动健康、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等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和专家。在随后的五年里,他带领团队完成了OPPO健康生态布局,并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运动健康实验室。
今年年初,全新的OPPO健康实验室在滨海湾正式启用,总投资过亿元,实验室仅测试区域面积达4840平方米,建有20多个子实验室,具备百余项专业研发与测试能力。
算法的根基是数据,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了算法模型的价值,在关乎生命质量的健康领域,高质量的数据更是成功的关键。
以跑步为例,为精准监测跑步数据,OPPO健康实验室打造了一条和奥运跑道材质相同的高精度压力跑道。跑道内置7000多个传感器及数字化测力系统,结合外部动态捕捉设备,能以高达10000Hz的频率、最高2吨的测力范围,精密捕捉跑步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关节力矩与身体平衡等各种步态信息。
这些高精度的实验数据,支撑了OPPO手表跑步功能背后的算法研发。我们如今在手表上看到的详细跑步报告,正是源于实验室扎实的研究和技术积累。
不同运动目标对数据监测的维度和精度要求也各不相同。以减脂为例,受运动场景和个体差异影响,运动减脂效果因人而异。
为深入研究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代谢特征,OPPO健康实验室打造了业内最全的能量代谢研究模块,配备肺功能测试系统等科研级金标准设备,涵盖一口气法、混合气体成分分析法、便携式测试法等多种技术。该模块可实时监测氧气消耗、二氧化碳排出、呼吸频率等指标,结合心率带、专业测试跑台、功率车等设备,全面分析运动及日常状态下的能量与物质代谢特征。
OPPO布局运动健康领域的决心,不仅体现在坚持自研上,更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深度投入。心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因其复杂性和隐匿性,一直是医疗领域亟待攻克的“堡垒”。OPPO将心血管健康作为核心研究方向,其健康实验室不仅设有临床实验室,还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欧姆龙等机构开展高血压研究。
目前,OPPO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落地应用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
例如,OPPO Watch X2是行业首款支持无感高血压风险评估的智能手表,用户日常佩戴7天以上(每天至少4小时)即可完成评估,无需额外操作,佩戴舒适,不影响睡眠与运动。凭借全面领先的健康功能,OPPO Watch X2曾被誉为“安卓表皇”。
在曾子敬看来,医疗的主场在“院内”,在于医生、检查和药品;而OPPO健康的主场在日常生活,通过用户日常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构建全面的个人健康数据库,结合AI大模型能力,为用户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除了自研健康感知算法外,OPPO还选择了一条更贴近大众的路线,聚焦“沉默的大多数”,致力于成为用户的“健康哨兵”。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2019年,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工作,围绕三大板块推出15项专项行动,例如心理健康促进、全民健身、职业健康保护等,旨在从顶层设计推动全民健康。
以预防高血压风险为例,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口,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其中知晓率只有51.6%,剩余的患者因为无症状压根不清楚自己患上了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只有45.8%和16.8%。
在可穿戴设备普遍关注血压监测的当下,OPPO却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华为、小米的差异化路径——面向无症状、未确诊的高风险人群,提供高血压前期风险评估与生活方式干预。
医学界普遍认为,高血压确诊前存在一个“黄金逆转期”,即高血压前期(120/80~140/90mmHg)。此阶段血压虽偏高但尚未达诊断标准,若及时干预,有望恢复正常,避免药物治疗。OPPO致力于在此阶段发现风险,引导用户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实现逆转。
很长一段时间,可穿戴设备厂商切入血压监测领域主要采用传统的微型气泵式血压测量方案,这要求用户在测量血压时保持特定的坐姿,对其腕围和血管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反而牺牲了智能手表应有的无感佩戴和自由使用体验。
为解决这个问题,OPPO经内部评估,后期才选择了更注重用户体验的无感血压监测技术。正如自媒体“午后狂睡”在微博评价,OPPO以更普适的方案,充当专业医疗体系的“前端哨兵”,实现高血压的“早筛、早管、早干预”。
心律不齐是高压职场年轻人常见的问题,但心脏问题诊断高度依赖心电图。传统方式下,患者需前往医院领取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长时间佩戴,待症状复现后再复诊,医生根据设备记录的心电图进行诊断。这一过程耗时耗力,且因心脏问题具有偶发性,容易影响诊断效率。
2020年9月,OPPO通过OPPO Watch ECG版获得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支持专业心电检测,成为国内首款通过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并正式上市的独立通讯智能手表。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将OPPO Watch ECG生成的心电图及分析数据同步给医生,为医疗诊断提供参考。这不仅避免了传统医院场景中用户需长时间佩戴专用心电监测仪的不便,也实现了日常便捷、持续的心脏健康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OPPO已获得四张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及一张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成为持有最多医疗器械认证的3C厂商之一。
在陈明永看来,科技创新如果没有自我约束机制,没有更高的理念做支撑,很可能成为一种负担。通盘思考中国哲学“致良知”和西方人性哲学之后,陈明永提出“科技为人,以善天下”的理念,并成为OPPO此后经营及创新的准绳。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命题。2021年,OPPO首次公布健康战略,秉承“科技为人,以善天下”的使命,致力于真正解决健康领域的核心问题。
“健康可以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做,要把健康当作公司的使命之一。”陈明永在公司内部讲话时称。
回头来看,过去五年,OPPO已在传感器、数据科学、自研算法、医疗生态资源联动这四方面构建了护城河。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OPPO无感血压风险评估研究已吸引超8万人参与,累计收集线万人提供风险预警,识别准确率接近90%。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曾因佩戴OPPO Watch X2被检测出了疑似高血压风险的经历:“最初购买手表是为了运动时监测心率。有时感觉胸口发紧,我就会用手表检查心率是否正常。后来收到高血压风险提示,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了高血压。”
这一案例并非偶然,而是OPPO长期坚持健康科技创新、注重用户体验和社会价值的必然成果。
“OPPO 做这件事,出发点不是为了取得商业回报,我们首先是考量做这件事的社会价值,其次是考量它的创新性。很多创新点未必在短时间内能够落地,但是我们是一家注重长久价值的企业,我们做一件事情,希望持续地做下去,希望创新持续地演进下去,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才能落地,但是社会价值和产品价值是巨大的,我们也是可以做的。”曾子敬说。
作为从功能机时代成功穿越周期的3C企业,OPPO深谙“长坡厚雪”的智慧。
在健康这一长期事业上,OPPO专注构建技术底座与健康数据资产,通过算法优化和真实用户反馈,让创新技术融入日常健康管理,这正是对“科技为人,以善天下”使命的最好诠释。
下一篇: 雷丁芒果Pro优惠政策
公司地址
博山区源泉镇南崮山北村联系电话
13646439369电子邮箱
56893233@qq.comCopyright © 2024 必威泵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16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