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Betway)-官方网站

中国煤科亮相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必威中国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 中国煤科亮相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
中国煤科亮相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
时间:2025-04-26 18:08:25 点击次数: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生态发展战略,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行业迈向绿色未来,5月26日-28日,第二届“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简称“零碳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煤科携所属重庆设计院、北京华宇、西安研究院3家企业亮相“零碳大会”。

  中国煤科聚焦“绿色工程、绿色装备、绿色技术、绿色标准”四个方面,以装备、视频、模型、图文、产品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现中国煤科在推动绿色发展,建立低碳、高效、安全的综合体系,为行业重大装备、重点项目降碳减排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中国煤科围绕绿色低碳技术路线优化提升,聚焦绿色矿山、绿色能源、生态环保、绿色建设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大批绿色工程成果。

  活鸡兔煤矿,地处神东矿区中心地带,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方针进行设计建设,矿井水综合利用率79%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含处置率)达100%,矿区绿化覆盖率95%以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执行率100%。先后多次创造了国内外行业新纪录和世界第一,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两江新区市民中心“双碳”项目、金凤城市中心一期——文化中心、重庆设计公园创新基地、丽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绿色建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全生命周期中充分运用及融合综合标准体系,打造碳中和建筑、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为绿色工程树立示范标杆。

  中国煤科致力于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打造智能开采、智能掘进、智能运输等煤矿全系统智能化装备,推动和引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增效降碳、实现煤矿高效绿色开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煤海蛟龙-掘支运一体化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创月进尺3088m世界纪录,将复杂围岩条件下的掘进效率提高了3倍,并入选“坐标中国”,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30个标志性成果之一。

  全球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填补了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的空白,创采煤机装机功率与开采高度的世界之最,采面的煤炭回收率将由82%提升至93%,实现煤炭绿色高效开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煤科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战略,推进交叉学科领域绿色技术创新,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形成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体化服务技术、风光氢储多能互补促消纳技术、“地热+”综合能源利用技术、矿井水预处理及浓水浓缩结晶、页岩气绿色开发等绿色核心技术。

  “地热+”综合能源技术,将“地热+光热/光伏/空气能/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相结合,实现供热、制冷、绿色电力供应,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智慧经济”的一体化供能解决方案,实现节能低碳绿色供能。

  消防系统的智能化监控技术,打破消防设计验收“合规性”思维,提出消防系统应具有效性,基于水量、水压、水泵可靠性的内在关联性原理,开发了园区消防系统的智能化监控平台并实现应用、大大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和保障性。

  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技术,围绕绿色发展和低能耗两大核心体系,形成适宜于夏热冬冷气候特征下的山地城市建筑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打造了覆盖各类建设的绿色低碳全过程咨询及服务、老旧商业商务楼宇绿色化改造、适老化人居环境绿色建设三大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降低建筑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中国煤科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依托强大的科研技术优势,致力于绿色矿山、煤层气及水生态领域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煤层气排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化改造等标准体系,编制完成“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煤层气井排采工程设计规范”“煤层气并分层控压合层排采技术规范”“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市‘十四五’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好社区评价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韧性城市指标”等国家、行业及地方绿色标准及图集90余项,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本届零碳大会上中国煤科展台同时展示了先驱者1A-槽底测温机器人、拖缆自行走巡检机器人、本安挂轨机器人、先行者—灵犀机器人等科技硬核产品,现场互动感十足。

  未来,中国煤科继续坚持“引领煤炭科技·智创绿色未来”理念,以绿色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煤科硬核”力量。(刘玉玲)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线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线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Copyright © 2024 必威泵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16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