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作业带了困难,为了保障农业的用水安全,为粮食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日,荆州各地全力以赴取水抗旱。
在荆州区李埠镇东岳庙村,村干部组织村民进行应急抽水灌溉,为农田“解渴”。连日来,李埠镇积极与太湖港工程管理中心协调灌溉用水事宜,同时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抗旱,全力打好抗旱保收攻坚战。
荆州区弥市镇普兴村土桥口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创办4年来,已发展壮大规模种植面积1500余亩,带动200余户村民走上致富路。近日,合作社千余名群众一边抢抓农时种植中草药甜叶菊苗,一边浇水抗旱。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受持续晴热天气影响,荆州高新区共有2.6万亩农田受到轻旱影响,给春季农业生产带来挑战。为确保粮食、蔬菜作物安全,荆州高新区组织农民抗旱情,加强田间管理,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荆州高新区共有梅槐社区、金凤社区、杨井村、金双村、罗滩社区5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村(社区)。杨井村是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核心基地,大棚蔬菜种植面积3919亩。
走进蔬菜大棚,闷热干燥,原本松软的种植土变得像干燥的细沙。“现在大棚只能三四天浇一次水,维持作物生长。”杨井村五组村民朱天信介绍,村里组织居民抗旱自救,号召大家打钢管井、套管井,科学使用抽水泵。
“轰隆隆”随着抽水泵的轰鸣声,涓涓细流正缓缓流到干旱已久的玉米地里,朱天信说,前不久,刚种了3亩玉米,恰逢干旱天气,村里组织志愿者疏挖沟渠,现在已能从河渠抽水灌溉。
杨井村村委委员袁强介绍,自干旱天气以来,杨井村通过疏通沟渠、推广滴灌喷灌节水技术、组织村民打井等举措,全力保障农作物不减产。
眼下正是小麦抽穗的时节。在罗滩社区,红卫渠硬化和护坡工作已经完成。当地村民介绍,一旦上游来水或者降雨,通畅的河渠将有利于引水灌溉、缓解旱情。
“15至20天后,全区将进入水稻播种期,并同步迎来农业用水高峰。”高新区太湖港街道农业专班主任陈佳介绍,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高新区有效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当前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荆州高新区段均为干旱状态。面对旱情,太湖港街道正积极协调太湖港灌区项目17个泵站,加速施工、加速投用;对接荆州区水利部门,将上游来水引入太湖港水库中储存,加强调度,在农业用水高峰期保障1.2万亩水稻田灌溉。此外,积极筹措资金,疏浚河渠,确保河渠通畅、引水顺利,力争不误农时。
近日,在监利市柘木乡南线台潜水泵日夜不停地开机提灌,位于北线的飞跃河泵站加速运转,一场争分夺秒的抗旱保供群体战、攻坚战正在全面打响。
针对“南北落差近5米、易旱易涝”的乡情,该乡未雨绸缪,统筹资源,多途径提升调水能力。陆续调用2台共425千瓦潜水泵架设于长江抗旱点,启动飞跃河泵站2台185千瓦轴流泵开机引水,总流量达7.4立方米/秒。组织各村通过开闸放水、架泵取水等方式开展二级转水调蓄,将柘木长河主干水源引入支流、沟渠。全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0万元,组织机械8台、劳力120人、运输车辆11台,调水约11.7万立方米。
同时,各村加强现有设施维护检修,确保涵闸、泵站正常运行。结合“清渠洁岸”活动,累计清理疏浚河道、沟渠248公里,减少输水损耗,提升灌溉效率。
相关负责人介绍,柘木乡将持续做实做细抗旱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发展情况,加快推进孙良洲取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完善设备储备和渠道整治,构建长效抗旱机制,全力守护农田“生命线”。
荆州将会继续密切关注气候的变化情况,做好抗旱应急预案。(记者:张梦瑶、叶力铭、梅闻、黄思明、孙颖通讯员:李莉、刘文正、姚红星、陈佳、李沛林、何双)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